中山大学地理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今年成功考上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长,现在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考研心得以及一些关于学校的考情信息。中山大学,简称中大,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联合共建,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同时入选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中山大学无疑是一所顶尖学府。许多同学担忧中大是否排外或存在歧视,但实际上,对于统考学生,中大并不存在对本科院校的歧视。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每年都有不少来自双非院校或跨专业的学生成功上岸,考核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复试也十分公平。对于未来打算在广州或南方发展的同学,中山大学无疑是追求985院校的理想选择。01校内美食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位于中山大学东校区,这里位于广州市的大学城区。东校区共有5家饭堂:第一饭堂、第二饭堂、第三饭堂、第四饭堂和行政楼餐厅。每家饭堂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第一、二、三、四饭堂的菜品多样、价格合理;行政楼餐厅则位于湖畔,环境优美,距离教学楼非常近。除了广州的特色美食(如白切鸡、烧鹅、烤乳猪、干炒牛河、广东早茶、牛杂、云吞面、及第粥、艇仔粥、肠粉、荷叶包饭、鸡仔饼等),中大餐厅还提供全国各地的美食。02校内环境广州市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中大校园内四季常绿、花团锦簇,除了众多猫咪,还有许多可爱的小鸟。03院校考情分析一、招生目录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的是数学二、英语一。2022年数学由自命题改为统考数学二,这为资料搜集、备考和调剂都提供了便利。二、参考书目中山大学851自然地理学没有给出明确的参考书目,根据往年真题来看,推荐使用伍光和第四版《自然地理学》。三、报录情况自然地理招生情况:2021年计划招13人,推免1人,统招计划录取12人,实际录取12人;2022年计划招10人,推免3人,统招计划录取7人,实际录取7人。自然地理报录比情况:中大近几年不再公布报录比,根据2019年的报名人数来看,报录比在5:1左右,在其它地理高校中较为突出。相比其他985院校接近10:1的报录比,中大显得诚意满满,估计近些年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总的来说,中大自然地理招生人数较少,但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自然地理复试比情况:自然地理学今年的复试比为1:2,即进入复试的为14人,最终录取人数为7人。但同学们在当前阶段不要过于担心复试,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复试后的最终排名会稍有变化,但几乎不存在高分被刷的情况,所以重点还是看初试分数。大家现在要做的就是抓住时间学习初试内容,初试成绩越高,复试也越稳。公共课:我相信公共课的资源网上随处可见,这么多年基本百变不离其宗。公共课我的策略就是随大流,两门课加在一起的精力占比最好不要超过50%。1、政治我是相对来说,历史学的还可以,并且个人还是挺感兴趣的(主要是近代史,毛概和史纲这个地方真的是一脉相承),所以政治我是稍微划了划水,更多的精力(对于政治而言)我是放在了马原上面。因为,不学的话,马原那选择题真得丢分,不听课真心看不懂啊。我个人的经历是在暑假期间听腿姐的课,刷题(有的时候晚上专业课背不下去我就刷政治选择),然后辅助后边九月份的技巧班。总的来说,政治大约占了我复习精力的15%左右。(悄悄说一句,政治想拿高分很难,想拿低分也很难,只要不是给自己拽后腿就可以了,更多的精力应该是放在专业课上面,毕竟分值在那摆着呢)。2、英语英语我是仅仅在大二的时候凭借着本科的底子压线过了四级,我当时的目标是50分(理学单科线40分左右),总的来说还是达到了我自己的要求吧。记住一句话,英语决定你能不能读研,专业课决定你能排多少名,英语一定要重视,每年都有总分很高但是单科英语不过线的悲剧。(1)单词单词是一切的基础,因为得阅读者得天下,不背单词,看不懂文章,甚至看不懂题目和选项,啥都没用。我建议不要看单词课,真的,你看一节课好几个小时的时间都能背更多的单词,直接上手背就完了。说来惭愧,我大概也就背了2000左右,先是背了新东方乱序版,然后背了1500核心词,总的来说,够用了。切记:复习!!!(2)阅读一定跟着唐迟老师看阅读课,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着急,一点一点把每一篇文章扣懂,然后再加速。总的到最后,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前两篇必须对7个,后两篇争取对5个。(3)写作与翻译一定一定要重视!!不同地区的判卷标准是不同的,像黑龙江省是真的松,大小作文各准备一篇万能模板(别记多了,到时候也混掉了)。我是12月初开始准备写作与翻译。二、专业课(我634地理学基础126分,834地理信息系统116分)我的个人情况是高中阶段学的理科(物化生),上一次接触地理还是2021年冬天高中地理教资的学习。幸好那次考试顺利的过了,给了我跨考地理学的信心。这两门专业课,花了我大概60%的精力。总的来说呢,难度不是很大,因为在选择院校的时候,选择了一个招生名额巨多的学校(共134个人进复试)。今天看来,和我当年并肩奋战的同学相比,真的选择大于努力。如果不顾个人能力,选择了一个过高的学校,成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如果只是为了一个研究生学历的话,哈师大挺不错的。真正充满恐惧的,其实还是刚开始那段日子。因为跨专业跨地区,两眼一抹黑,尤其是专业课方面很没有把握,并不清楚难度和考试的侧重点如何。我当自己很没有努力的方向和努力的具体内容时,选择了文加考研。因为你自己一个人,对着买来的资料漫无目的的努力,真的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且,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有前后联系的关系,单纯的看知识点不仅会枯燥无比,更会让自己不断自我怀疑。因为跨考,专业课的三本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这三本书我有很多理解不了的内容,此时的死记硬背真的会很绝望的。
在文加考研的辅导下,我在最为迷茫的时刻,有幸结识了一位比我高两级且成绩优异的学姐(410+高分,实力惊人)。她从最基础的课本入手,逐步为我梳理,总结出所有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记忆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确实能让人感到轻松许多。
同时,学姐还向我透露了考试的侧重点,让我避免了大量的无效努力。一些二十年未曾考过的知识点,我得以果断舍弃。此外,她还分享了历年出题老师的思路等宝贵信息。可以说,没有班主任老师和这位学姐的帮助,我专业课的成绩绝对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随着暑期的到来,我逐渐进入了学习的正轨,并开始习惯每天背诵专业课的日子。
四、关于最新复试线的变化情况
2021年的复试线为315分,2022年复试线同样是315分,没有变化。
04
学姐的温馨提示
1、专业课考试题型
2015年至2018年,题型变化较大,出现过填空题,且分值不固定。2019年后,题型和分值都固定下来,包括8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和2个论述,相较于其他学校的专业课,题量较少。
2、出题特点
中山大学851自然地理学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因此每年会有1至3个伍光和书上未提及的题目,但只要掌握好书上的内容,基本上都能答出来。从各题型来看,名词解释的重复率较高;简答、论述题出题非常灵活,难度稍大,但侧重点比较固定,集中在水文、土壤方面,并且十分注重自然地理学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思维的考察。另外,近两年名词解释都考察了英文专业词汇,但都是比较基础的词汇,且重复率较高,不会为难考生。因此,大家一定要把握好真题,在背诵考研英语词汇的同时,每天也要抽出一点点时间进行英文专业词汇的背诵。
总之,近三年的出题方式和每种题型的知识点分布都非常一致,完全掌握、甚至去模考近三年的真题非常有必要!没有近三年真题的同学可以购买地学考研中心的全程班,并且会有学长学姐对真题进行非常详细的解析和扩展。
3、参考书复习重点章节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的第三至第八章都是题量较多的章节,需要熟记于心。其中第四、五章的河流部分,六、七章是重中之重: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第五章地貌
第六章土壤圈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阅读本科学习的水文学内容,或者在地学考研中心的资料上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
4、复习建议
(1)结合参考书《教材高分笔记》第一遍从头到尾梳理一遍,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考试重点,自己按逻辑梳理制作思维导图。
(2)第二遍结合历年真题在每个章节的出题频率,对《教材高分笔记》进行背诵和补充。按考试重要程度分好重点与次重点,总共背诵2至3轮。
(3)考前一个月重点背诵近十年真题答案、冲刺手册和地理学热点问题,反复加深重难点印象。
(4)考前三周每周模拟一次近三年真题或模拟试卷,学习答题技巧并总结。
6、复试经验
今年由于疫情,复试仍然以线上形式进行,要求双机位,平台是腾讯会议。
最终总成绩=初试总分(满分500分)+复试总分(满分500分)
复试内容及分数组成:
复试考核内容原则上应由综合评价(100分)、外语应用能力测试(100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300分)三部分构成。
复试资料以初试专业课为主,但也需要了解大量导师的信息和阅读老师们发的文章和前沿热点。除了自己充分准备之外,无论是通过报班还是找研友的方式,一定要多多模拟,在多次模拟后,才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节奏,并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注意事项。
面试时不要慌张,自信、大方和微笑,就足以给老师们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
最后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去年12月中旬,我在研招网的推送里喜欢的一段话: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
重点:不要犹豫和焦虑!那些曾经的付出,不要计较金钱的多少与暂时性娱乐的得失,当上岸那一刹那,一切,都是值得的。愿每一份付出,都能够在明年冬日的阳光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考研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焦虑、压抑和自我怀疑,但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去与这些负面情绪“和平共处”,然后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其实对于整个考研备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过也就是找好方向,踏实学习和始终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努力。
祝愿大家都能在备考的过程中,突破自我,成功上岸!学姐在中大等你们!
昨天拟录取结果才出来,虽然我早已知道了结果。没有去年想象的那么开心,但还是应该夸一夸我自己,为自己高兴。我既没有400多,也不是第一,不太够格写经验贴,主要还是写给自己看的,如果有物理学的学弟(妹)看到了,就当这只是一些建议。我认为该经历的我都经历了,所以将这一年多来的感想写了下来。
很多学完大学物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还要继续学吗?学了四年物理,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学霸,自己眼中的学渣,大学毕业不好找工作,读研又得迎难而上,有很多顾虑让你犹豫,让你前路迷茫。我给不了你很好的建议,我说一说我自己所想。如果说我喜欢物理,我大学基本什么事都尝试过,唯独没有好好学习,力热光电磁,狭义相对论,四大力学,实验从没弄明白,唯独让我引以为傲的就是数学还学得一般般,毕竟相对于物理,微积分概率论线代数物方法(群论除外)还是比较简单的。我最后选择考研学物理的目的很单纯:它很美,我想去真正的了解它,或许以后会爱上它。我比较喜欢用一句话来形容:月色与雪色之间,它是第三种绝色。大到天体行星,小到微观粒子的图像,简单到一维运动,难到四维时空的理论都能给你一种震撼,在开讲了王贻芳院长中说到,一个引力波从13亿光年慢慢像你走来,只为让你看一眼,这或许是最美的一件事儿了吧。
如果觉得未来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可不必过分忧虑。毕竟,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而基础研究领域相对其他行业而言,人才相对稀缺。大大也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认真钻研总会有用武之地,你也有可能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我不偏爱玻色子,因为它涉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而我更偏爱费子,因为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当别人给你贴上“物理男”的标签时,其实不必太过在意,因为你自己最了解自己。我们并非别人眼中的枯燥乏味,我们同样可以充满趣味。学习力学后,你会发现船可以逆流而上;学习光学后,你会明白天空之所以蔚蓝是因为瑞利散射,隐身衣并不可能存在;学习热力学后,你不会再相信永动机。我们同样可以很浪漫,如果你觉得顾未易的方程式浪漫,那更为浪漫的还有,比如:如果你愿意走进我,我非常乐意“相关”,甚至有可能,我们会不断“纠缠”,那时我们就好像产生了“心有灵犀”。当绚烂的硅遇见平淡,我依然坚定不移,我会一直记得硅的拉曼频移,因为我最想把这个数字送给你。我们是由宇宙形成时就存在的粒子组成的,我相信这些原子穿越了140亿年的时光创造了我们,为了让我们相知相爱,成为一体。要坚信我们并不是不会,而是我们不想浪漫,因为我们不对不懂我们的人展现我们的浪漫。
接下来,我来谈谈考研学习吧。我的智商平平,所以很难像别人那样三个月考上北大。我的目标是400分以上,因为我认为我选择的学校是最好的,最顶尖的。我踏实学习,从三月开始复习数学,到七月十二号完成数学第二轮复习。七月十二号,学校将考纲改为普物,内容涵盖七本书,意味着我将自学从未学明白甚至遗忘的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我没有任何资料,也没有报名培训班,只有课本和官网的三套量子力学真题(视作珍宝)。接下来,我将自己视为一位赌徒,五个月时间从零开始,成功,我将找回自信;失败,可能一蹶不振。我在做好基本的事情的基础上(英语05-19真题刷了三遍,量子力学一页一字过了三十二遍直到量子力学黄皮书基本全会做,普物七本书过了三遍),并不断寻找高效适合自己的方法,尝试听自己认为质量高的课程。在此,我将我所考内容的资料列出来。
力学:由于占考分较低,我只将考纲课本力学书过了三遍,并将力学课本及普物课本习题全部做了一遍。
热学:热学很简单,考纲内容只局限到热二定律,理解卡诺循环及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等较难内容,然后将课后习题做完便可全部拿下。
光学:我在B站看了南开常胜江老师的课,主要看干涉、衍射和偏振部分。不要被那么多内容吓住,以二倍速看,一天两小时,加上笔记和思考总结,最晚半个月便可看完。光学课本课后习题其实很简单,一章课后习题过了一遍你会发现,原来干涉不过于光程差,衍射、偏振除了原理我很难找到如同合流超几何的计算题,而且题目思路重复率高。你要坚信如果该学校的考纲科目第一年考或者没几年,它一定难不了,如果有很多年,那你可以从历年真题中总结出它的规律。
电磁:很多院校都会考电磁,你可以找到很多试卷,所以资料很多。在此,我比较想说的是:你要发现电磁书模块很分明,也就是说你能很容易知道题目考的那一部分,涉及哪些内容,这或许会让你做题简单点。我看的视频是北大教授的课。
相对论:可以说这一部分公式很少,但要想把题目做对,前提得要把题目看明白,所以不要忽视相对论中的思想。除课本外,我推荐“从零学相对论”这本书,它会给你很多启发。
量子力学:这是我花时间最长的一本书,我从喜欢周书的简洁,到三十遍过后被周老的精辟所折服。你不一定需要过这么多遍,因为我可以说是从零学量子力学(对,我就是大学里什么都没学,因为我去做了让我的人生增色的事),永远不要忽略周老书的任何一句话,因为周老的量子力学那么多东西整合成这么薄的书,每一句话都很包含很多。当然,毕竟150分,一道题三十分左右,值得你花更多时间。你可以看看其他的书,比如格里菲斯、陈鄂生及其黄皮书、曾书内容多且难,自己斟酌(我7点,我旁边的兄弟考中科大。着重推荐的课:北大蒙蒙,B站爱物理的同学,你去 nt信你也会赞叹,他的讲解思路同书上不同,给你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之感。
如果该学校的考纲科目第一年考或者没几年,它一定难不了,如果有很多年,那你可以从历年真题中总结出它的规律。我除了忘的比较快,其它的应该都还好,其它的有些想不起来了就不再阐述了。
接下来,说说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心态:我给不了你太多的建议,因为我从十一月中旬开始,心态就不好了,严重到根本学不进去,一坐一上午什么都学不进去,我甚至为了调整心态躺在床上半个月。我所说的不是让你学我这样,而是想告诉你,很多人都这样,都这样心态极差,而你如果遇到了只要坚持学就好,哪怕效率极低,最基本的你要做到:就是你得参加考试,哪怕你好多都不会。或许没有人懂你经历过什么,也没有人会知道我考研半个月内瘦了八斤(我当时对象都没发现),你自己明白就好。结束之后,你会发现你拥有比保研人更高更厚实的知识储备,甚至你的自学能力拥有罕见的增长,甚至比保研人更高。考完之后,我并不高兴,但我知道我需要释然,重新适应不用学习的生活。我只希望我英语能考41分(去年院校线),只要英语有41分,我就有极高的自信一定会被录取,因为我值得,我坚信我的努力配得上我的学校(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还有一些,刚刚想起来,然后补充了进来。考研不是高考,高考什么资料都有老师给你准备(报班除外),而考研你什么都没有,你需要用你的手机在微博、B站、小红书、微信公众号、QQ群等任何地方去找到适合你的资料,这些资料可能会让你的思路更清晰。我因为进了一个众筹群,政治就轻松了很多。这还是一场信息战,不要忽略这些。
最后,以这句话结尾吧。每当你遇到绝境的时候,总会去寻找出路。不要畏惧,你会发现原来你这么厉害啊。
祝:各位一战成研,追逐一生所爱。江湖见!
1、理科类考研专业有:
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704 天文学
0705 地理学
0706 大气科学
0707 海洋科学
0708 地球物理学
0709 地质学
0710 生物学
0711 系统科学
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0713 生态学
0714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
2、建议查看报考学校公布的专业目录,所有专业代码以07开头的专业都是属于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