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刘士玉孝廉》译本如下:
沧州刘士玉举人家有一间书房,被狐妖所盘踞。这狐妖白天与人交谈,投掷瓦石攻击人,但人们却看不到它的身影。担任知州的平原董思任,是一位贤良的官吏,他听闻此事后,便亲自前往驱逐狐妖。
正当他大谈人与妖魔路数不同之时,忽然屋檐上响起一声大喝:“您为官清廉,关爱百姓,不贪图财物,所以我不敢攻击您。但是您关爱百姓是为了博取好名声,不贪图财物是害怕将来有灾祸,所以我也不回避您。您还是别再说了,免得自讨麻烦。”董知州尴尬而归,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刘士玉举人家中有一个女佣人,她粗朴愚笨,却唯独不怕狐妖。狐妖也不攻击她。有人与狐妖交谈时询问此事,狐妖说:“她虽然是个地位低微的佣人,却是一位真正的孝顺女子。鬼神见到她都要避让,何况我们这些妖魔呢!”刘士玉举人于是让女佣人住在那间书房里,狐妖当天就离开了。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智狐》。
作品简介: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集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流传的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与《红楼梦》、《聊斋志异》齐名。崇文书局有限公司2018年7月出版的《阅微草堂笔记》入选2019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二批。
送崔主簿赴沧州译本如下:
诗词正文:
紫陌追随日,青门相见时。宦游从此去,离别几年期。
芳桂尊中酒,幽兰下调词。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唐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高宗麟德时进士及第,官监察御史。累迁给事中。玄宗开元初贬庐州别驾,卒。李峤富才思,前与王勃、杨炯接踵,后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全唐诗》存诗5卷。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
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导语:有关文言文翻译,各位同学应该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以下是我带来的沧州酒谱文言文翻译,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沧州酒,阮亭先生①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其酒非市井所能酿,必旧家世族,代相授受,始能得其水火之节候。水虽取于卫河,而黄流不可以为酒,必于南川楼下,如金山取江心泉法,以锡罂②沉至河底,取其地涌之清泉,始有冲虚之致③。其收贮畏寒畏暑,畏湿畏蒸,犯之则味败。其新者不甚佳,必置阁至十年以外,乃为上品,一罂可值四五金。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翻译:
沧州酒,王士祯称它为“麻姑酒”,然而当地人实际上没有这种称呼。沧州酒不是市井小民所能酿造的,必须是世代相传的酿酒世家,才能掌握好它的水、火的节候。造酒的水虽然取自卫河,但河水不能用来酿酒。必须在南川楼下,像金山在江心取泉水那样,把锡瓶沉到河底,取河中地下涌出的清泉水,才有淡雅的味道。贮存沧州酒怕冷怕热,怕湿怕燥,这些方面不注意,酒的'味道就变了。新酿的酒不太好,必须把它放在阁楼里存放十年以上,才算上品,一瓶能值四五两黄金。
注释:
①阮亭先生:即王士祯,号阮亭,清初杰出诗人。
②锡罂(yīng):锡瓶。
③冲虚之致:淡雅的味道。
作品介绍: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全书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第一章中对几类主要的狐形象进行描写,体现狐世界的秩序和规范;第二章写纪昀构建狐世界的叙事手法;第三章写纪昀创作狐故事的原因。
在结语中,纪昀肯定了狐故事的艺术价值,并将其与以往及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指出其情理内涵和叙事语言、故事安排上的特点,总结小说创作受到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及表现。
文言文翻译技巧: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沧州有位名叫田某的轿夫,他的母亲不幸患上了臌胀病,病情危急,命在旦夕。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臌:指肚子膨胀的病。②昧:清晨还未明亮时。③气息仅属: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竭。属:连接,引申为断断续续。④神理:天道,即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
译文:沧州有位姓田的轿夫,他母亲不幸患上了臌胀病,病情危急,命在旦夕。他听说景和镇有个医生有治这种病的特效药,距离他家有一百多里。天还没亮,他就动身,狂奔到景和镇,取药回来时,已经疲惫不堪,只剩下一口气了。傍晚时分,他来到卫河边,却见河水暴涨,没有一只船敢渡他过河。
他悲痛欲绝,仰天长号,声泪俱下。众船家都非常哀怜同情他,但也无可奈何。这时,有一位船家突然站起身来,一边解开系船的缆绳,一边招呼田某说:“如果上天有眼,是不会让这个有孝心的人淹死的!来来!我送你过河。”船家奋力划桨,冲风破浪,那船如离弦之箭,转眼之间便到达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