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是否有英语专业的博士点?需要获取最新信息,打算报考离呼和浩特市较近的大学的英语博士。
内大英语位于南区,但未曾听闻设有博士点。建议您联系招生办公室或学院办公室,电话信息可在网上查询。如电话无人接听,可多次尝试拨打。
②申请设立博士点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纲要》的相关规定,现将200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学科范围及申报数额
1. 项目类别:200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为(1)博士点基金项目;(2)专项任务研究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元;专项任务研究项目经费由项目承担人自筹,自筹经费不低于3万元。
2. 学科范围:项目申报的学科范围,请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手册》的学科分类,注明每一申报项目的学科门类、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以便专家评审。
3. 申报数额:专项任务研究项目的申报不限学校、不限数额。博士点基金项目限部委重点院校申报(名单详见附件),并采取限额申报的办法,你校申报博士点基金项目的限额为项。
二、申报条件
1. 博士点基金项目限有关重点院校文科博士学科点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在岗教师申报。
2. 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者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能获得非高校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费资助(3万元以上),预期成果可为有关部门和单位采纳。申报时须提供资助单位财务部门的经费资助证明。
3. 博士点基金的基础研究项目应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并有利于学科建设;应用研究项目应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有独到见解,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对研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项目,将优先考虑立项。
4. 凡作为第一负责人正在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尚未结项的教师,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只承担专项任务研究项目尚未结项的教师,不得申报本年度专项任务研究项目。
5. 申报课题名称不得与本人已获批准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相同或为其中的子课题。
三、在线申报程序
1. 4月15日前,项目申请人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sinoss),下载《申请评审书》的WORD表格,按照本通知及《申请评审书》要求,设计项目论证。
2. 4月15日起,社科网《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网络版)将正式启用,请学校社科(科研)处按本通知有关要求,对申请者的资格和申报课题进行初审后,在线录入《申请评审书》,按有关要求填写审核意见后,在线确认项目申报;然后用A4纸打印《申请评审书》并按要求加盖公章。
3. 5月12日为学校科研处在线申报的截止日期。5月13日社科网将关闭在线申报窗口。
4. 各项目申报学校请按社科网的要求,提供本校社科(科研)处的公用E-mail地址1个,以备网上通讯评审使用。
四、申报材料的报送
1. 5月13日起,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省属高校和其他部委高校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审核并在线确认、打出《200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一览表》1份并加盖公章,连同本单位的《申请评审书》(一式1份)一起,特快专递至: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129室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钱选同志收,邮编100875。
2. 受理邮寄申报材料的最后截止日期为5月20日,各申报单位应保证邮出的申报材料于此之前收到。从5月21日起,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将停止接受邮寄的申报材料,并开始进行申报材料汇总。
3. 需要同时报送项目结项材料的各申报单位,亦可于5月19-20日将项目申报材料一同派人送往上述地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如遇具体问题,请与我司科研处联系,联系人:魏怡恒,联系电话:010-6609-6895。
附件:社科博士点基金项目申报学校名单
③中国计量学院是否有博士点?如有,分别是什么专业?招生要求最好有链接!
中国计量学院没有博士点,只有硕士点。但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人是计量学院毕业生,对此消息有信心。
④学校如何获得硕士、博士点?
高校获得硕士点,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申报程序。例如,二级学科(即某专业硕士点的主专业)的主要条件包括:一是学术队伍,至少有4名以上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二是科学研究,要求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且近5年来科研成绩突出,有一定数量的学术专著、论文、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三是教学与人才培养,学校在相应学科领域有比较丰富的培养本科生的成功经验,能够为硕士研究生开出较高水平的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合理,且教学质量较高;四是工作条件,能提供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所必备的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五是管理工作,制度健全,管理人员落实等。
⑤考研要求是211或985的学校
简单来说,211、985代表的是学校的水平,211是重点,985是重点中的重点。研究生院是指大学里专门设置的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院,研究生院里会和本科一样分不同的专业,但比本科的专业更细。自划线是指某些大学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自主命题自主划线,不受国家线的影响,但一般情况下都高出国家线。全国这样的院校有34所,当然都是985。博士点是指该校有某个专业的博士教育资格,当然不是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有博士点,这个比研究生专业更少。一般有博士点的肯定有研究生点(即硕士点),有硕士点的不一定有博士点。报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或博士,首先要确定那个学校有对应的点才可以。当然,还有一些非院校的研究所之类的也是有硕士点博士点的。
⑥一般高校的博士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申请审批一次?
原来国家学位委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规定,2005年审批了一批,后面的这一批一直等到2013年,前后等了八年。自从去年教育部更换了教育部长后,大学学位点的审批年限定为三年,2017年刚审批公示了一批,预计最近要发文确认硕士博士点和新增硕博单位。下一批应该会在2020年省学位委向国家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2021年才会有批文下来。
⑦何时会宣布2007年新一批211工程的名单?
2007年新增211大学的详尽分析
(一). 遴选第一层次:(9个)
1. 现既无部属211,又无省属211的省:(4个)
宁夏、海南、青海、****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宁夏大学、海南大学(或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大学,上述四校最有可能进入211的是宁夏大学(前提是211评选前四校不进行合并,现在看来合并是不可能了)。宁夏大学是上述四校中唯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有3个博士点),并且实力大大超过其他三校。拥有博士点是申请进入211的一个硬性条件,如果其他三校不合并(原来的关于海南大学的合并现在看来已不可能),将没有资格申请进入211。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虽有博士点,但缺乏海南省的大力支持,因为海南省重点支持的是海南大学。宁夏大学虽实力不如其他省的竞争者,但是因为其全区至今无211大学,这应该是教育部“一省一校”原则下的国家政策照顾,就像贵州大学2005年一样进入211,这是其政策优势。据内部消息透露,本次4个211名额中有一个是从以上四校产生的,如果是那样的话,这所应该是宁夏大学。
2. 现有部属211,原有省属211,后因省属211被合并,现无省属211的省:(2个)
山东、浙江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最新消息,山东农业大学成为山东省推荐的211工程候选高校。从硬性指标分析,山东农业大学拥有6个一级博士点和41个博士点,以及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其综合实力堪称卓越。同时,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山东农业大学更是显得底蕴深厚。鉴于山东省已拥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三所部属211高校,山东农业大学若能成功入选,将填补山东省省属211的空缺。
另一方面,浙江工业大学作为浙江省除浙江大学外唯一一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0的大学,同样具备进入211的潜力。浙江工业大学拥有12个博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此外,浙江工业大学还有21个浙江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虽然浙江工业大学的博士点数量相对较少,但综合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目前,我国仅有甘肃、重庆、湖北三个省份尚未拥有省属211高校。甘肃省推荐的西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拥有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虽然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科面较窄,但综合实力依然不容小觑。重庆市推荐的西南大学,作为老牌重点大学,曾于2005年进入211工程。重庆医科大学虽有望并入重庆大学,但已不再申报211工程。湖北省推荐的湖北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大学,同样具备进入211的潜力。
关于2007年新增的5所211高校,包括河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宁夏大学。此次新增为最后一批,今后不再增加211高校。2007年新增的211高校申办材料包括申请报告和《“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流程为:高校提交申请报告,省教育厅研究确定推荐高校名单,并向省***提出推荐意见;省***研究确定申报高校名单并商教育部对申请“211”的学校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由教育部会同省***,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条件包括:申报高校应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条件和水平较高,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重庆市在2005年将西南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推荐为211工程候选,但最终重庆医科大学未能胜出,西南大学成功跻身211行列。随后,有消息称重庆医科大学将在重庆直辖十周年,即2007年6月,并入重庆大学,因此不再单独申报211工程。西南政法大学作为历史悠久的重点大学,一直对未能进入211工程耿耿于怀。1978年,该校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直属的五所政法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重点政法大学。其经济法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法学类国家级重点学科,还有6个省(市)部级重点学科。西南政法大学是西部地区最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10个为法学博士点)。该校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是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置单位,是西部地区唯一的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尽管该校社会知名度较高,但作为政法类大学,学科面较窄,局限性较大,且在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刚进入211工程的背景下,西南政法大学此次进入211工程的难度较大。
重庆市理论上有一个市属211名额,但由于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均为教育部直属院校,重庆作为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国家为打造长江中上游教育高地,可能会有政策倾斜。然而,鉴于西南大学已于2005年进入211工程,重庆市再次进入211工程的可能性不大。
湖北大学作为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因湖北省部属院校众多而受到压制,导致其缺乏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有一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没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博士点仅9个。武汉作为高等教育重地,湖北大学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湖北省属211名额一直未使用,原211院校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已于2000年8月并入武汉大学。从湖北大学的实力等方面来看,其进入211工程的可能性不大。
(二).第三层次遴选:
现有部属211,但只有一所省属211的省(11个):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南、四川、陕西。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湘潭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这个层次的高校,由于安徽、黑龙江、陕西2005年刚刚增加完211大学(分别是合肥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这次再增加的可能性不大。实际上,上海是现有部属211,但有两所省属211(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后被上海交通大学合并)的省,不属于这一层次,但现只有一所省属211(上海大学)。从各方面来看,这些大学中最有可能进入211的是湘潭大学,一方面是实力,另一方面是政治优势。
(三).第四层次遴选:
现有部属211,同时又有多所省属211的省(2个):江苏、广东。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江苏大学(或扬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或深圳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后被上海交通大学合并)。
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是江苏省所进的2所省属211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广东省所进的2所省属211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后被上海交通大学合并)是上海所进的2所市属211大学。教育部的所谓“一省一校”原则(即省属的大学一省只能有一所大学进入211,而该省内的部属大学进211则没有数量限制)已经被打破。这层次的大学,因为该省已有2所省属211,不太可能再进211工程。
综上所述,这次新增的211最有力的竞争者是(16所):宁夏:宁夏大学;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山东农业大学;浙江:浙江工业大学;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或河北大学);山西:山西大学;内蒙:内蒙古农业大学;江西:江西财经大学;河南:河南大学;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湖南:湘潭大学;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理工大学;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福建:福建农林大学。其中最有可能成为211的应该是: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湘潭大学。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就业导向的教育。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中崭露头角,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经验以及平和的心态赢得了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不少毕业生甚至成功创业,成为自己的老板。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如何挑选一所优质的高职院校?哪些专业更值得推荐?以下是一位毕分办主任的见解。
**综合类就业是报考的风向标**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分办主任孙洪涛指出,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市场教育,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因此,就业是学校的生命线。孙洪涛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考虑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以便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例如,该校的机械类、土木类、电气类以及信息类、管理类部分专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招生分数也相对较高。
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应仔细考察学校是否拥有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1. 学生入校后是否可以重新选择专业。只有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个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施行学业导师制。孙洪涛所在学校通过学业导师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选课、专业发展方向、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
3. “个案式”就业指导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该校通过实施“个案式”就业指导,切实提高了就业几率和质量,并对求职失败的毕业生进行原因分析,帮助他们制定更客观的就业方案。
**医学类专业设置“适销对路”**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阎希青表示,在当前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对乐观,该校已连续多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医学类专业设置门类繁多,热门专业紧随市场需求。
该校首先在药学等专业试行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改革,对原有优势专业进行嫁接改造,停办了社会需求萎缩的专业,创办了放射治疗技术、口腔治疗技术、卫生信息技术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多个新专业,形成了以培养独具特色的医学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专业群。
**交通类行业跨越式大发展**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刘军副处长表示,交通建设正处于跨越式大发展阶段,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从该校就业情况看,2004、2005年高职专科就业率分别达到92%、93%以上。高职院校在教学和实训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该校汽车系、公路系、管理系、机械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都很好。